中文字幕色色五月天_一级免费高清无码网站_亚洲精品片911_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低溫18650 3500
無磁低溫18650 2200
過針刺低溫18650 2200
低溫磷酸3.2V 20Ah
21年專注鋰電池定制

24M公司致力于研發(fā)半固態(tài)鋰離子電池

鉅大LARGE  |  點擊量:3778次  |  2019年04月18日  

據外媒報道,由華人科學家蔣業(yè)明(Yet-MingChiang)創(chuàng)辦的電池研發(fā)企業(yè)“24M”近日獲得了218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的D輪融資。迄今為止,該公司募資總額已經達到718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9億元)。


24M公司致力于研發(fā)半固態(tài)鋰離子電池的研發(fā)和生產。相對于傳統(tǒng)液態(tài)鋰電池而言,24M的電池由于其“心臟”——電極材料是處于液態(tài)和固態(tài)之間,因此他們的新型電池被叫做“半固態(tài)”電池。


與特斯拉的電池技術相比,24M研發(fā)的電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存儲容量。據稱這種半固態(tài)鋰電池單位體積傳遞電力是目前電池的10倍,但成本僅為目前鋰電池的三分之一。


標桿電池企業(yè)破產


蔣業(yè)明是臺灣籍美國人,美國工程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系教授。

過針刺 低溫防爆18650 2200mah
符合Exic IIB T4 Gc防爆標準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他出生在臺灣,父親是一名機車工程師。6歲時,蔣業(yè)明的父親將他帶到了美國。


蔣業(yè)明學習非常出色,高中畢業(yè)后被MIT錄取,并在學校結識了日美混血的發(fā)妻,于是扎根在了MIT。


蔣業(yè)明一直從事電池材料方面的研究。湯森路透曾于2011年發(fā)布了2000-2010年全球頂尖一百材料學家名人堂榜單,在這份依據過去10年中所發(fā)表研究論文的引用率而確定的最優(yōu)秀的100名材料學家榜單中,蔣業(yè)明位列全球第66位。


他在MIT的平臺上與風投資本合作先后創(chuàng)辦了多家公司,其中以鋰電池企業(yè)A123最為出名,讓他在業(yè)界的收獲了無數聲望和地位。然而這家獲得了2009年最大IPO的公司,僅僅過了3年就宣告破產了。


A123成立于2001年,啟動資金只有10萬美金,員工只有5人。到了2007年,總員工數已達到250人,總資產超過1億美元。2009年9月納斯達克上市,籌資3.8億美元,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優(yōu)質的車用鋰電池制造商。然而2012年10月,A123突然宣布向美國特拉華州破產法院遞交了破產保護申請,此時其全球員工數量超過2000,其中中國員工770人。

無人船智能鋰電池
IP67防水,充放電分口 安全可靠

標稱電壓:28.8V
標稱容量:34.3Ah
電池尺寸:(92.75±0.5)* (211±0.3)* (281±0.3)mm
應用領域:勘探測繪、無人設備

A123的主要產品是磷酸鐵鋰動力電池,一塊大鋰電池是無數小電池的串聯,A123能把小電池制造成均勻的納米級小顆粒,并能在小電池總數量大大增加的情況下保持了整體的穩(wěn)定性。在同等大小,同樣穩(wěn)定性下,A123小電池數量是一般鋰電池的100倍。A123作為當時美國清潔能源汽車產業(yè)的標桿性企業(yè),吸引了大批投資者,包括紅杉、寶潔、摩托羅拉,甚至連美國能源部都和它簽了1500萬美金的新能源發(fā)展合約。


然而當時的經濟形勢決定了很少有人愿意為了新能源汽車的概念比汽油車多付出一筆錢,而A123更是昂貴的電動汽車中的奢侈品代表,A123做的是全世界質量最好的動力電池,但也是全世界性價比最差的電池,他的主要購買商是以奢侈轎車出名的菲斯克,同樣性能參數的電池,A123僅僅因為他們的產品更穩(wěn)定,更酷,更小巧,就要以一般鋰電池2-3倍的價格出售,顯然是行不通的。


革新電池生產方式


A123失敗之后,蔣業(yè)明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24M。24M總部位于馬薩諸塞州劍橋市,距麻省理工學院僅幾個街區(qū)。


吸取了A123的慘痛教訓,在24M,蔣業(yè)明想要以更低的成本生產更高效的鋰電池。


增加鋰電池的容量通常有兩條路:一是增加電池芯的數量,二是增加能量密度。增加電池芯的話,鎳和鈷等金屬將同比例增加,邊際成本很高。最初蔣業(yè)明提出的解決方案是“液流電池”,增加液流電池的容量只需連接更大的液體倉,成本很低。但要使得成本足夠有競爭力,則需要相當于一座核電廠那么巨大的液流倉,顯然這不可能。


在一次對照實驗之后,蔣業(yè)明和同事發(fā)現靜態(tài)電池(staticbattery)的電池容量在經歷上萬次充放電循環(huán)之后,依然能保持得十分穩(wěn)定。于是他們開始認為靜態(tài)電池可能才是正確的發(fā)展方向。


經過黑暗中不懈地摸索,他們最終純手動打造出了一個生產平臺,讓電池的能量密度和生產速度都產生了質的變化。新的電池設計剔除了80%非活性、不蓄能的組件(如銅、鋁和塑料),大幅降低了電池成本和充電所需的能量。而電極厚度比普通鋰電池增加了5倍,使得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大大增加。他們把這種新型電池叫做半固態(tài)鋰電池。


新配方的電池更加柔性,可彎曲、折疊,甚至穿透子彈電池也不會失效,使得鋰電池更加安全和耐用。同時由于在新設計中去掉了有機溶劑,電池更易于回收。新的電池設計,除了簡化了鋰電池內部的結構、提升了鋰電池的性能,同時也改變了鋰電池的生產工藝。


傳統(tǒng)鋰電池的制造還是沿用上個世紀90年代磁帶生產線上的那一套設備和方法,非常低效,僅僅干燥過程就需要至少22個小時,生產線十分長,工廠往往需要一架飛機倉庫那么大,開建一個電池工廠需要耗費超過1億美金,投資十分龐大。如XALT在美國密歇根州運營的一家現代、高效的電池工廠,投資了3億美元;而特斯拉在內華達州的“超級電池工廠”花費了50億美金。


但是24M開發(fā)出的新生產平臺只有一個電冰箱的大小,工廠占地面積是以前的1/5,開建資本只要原來的1/10。小型工廠能夠更加靈活地布點,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同時它們的模塊化生產方式能夠按比例精確復制,并迅速擴大生產。


傳統(tǒng)鋰離子電池生產要經歷多個步驟過程,其涉及混合、涂覆、干燥,以及對電池內電解質溶劑的回收。而24M電池技術減少了電動汽車電池生產中通常采用的許多步驟,把電池使用的電解質作為溶劑沉積在電池的兩側,從而減少了生產所需的大量時間和成本。


24M表示,已經在實驗室生產出了能量密度為350Wh/kg的鋰離子電池,正在研究能夠達到500Wh/kg的電池,半固態(tài)電池技術可以保證更長的續(xù)航里程、更低的電池成本和更快的制造時間。24M還決定進軍電網儲能市場,他們認為這不僅能幫助用戶更好地利用風能和太陽能,還能與特斯拉、戴姆勒、寶馬、雷諾、日產等其他汽車制造商展開競爭。


24M像A123一樣被資本市場看好,目前投資者眾多,包括查爾斯河風險投資公司、北橋創(chuàng)投公司、泰國國家石油公司PTT、日本制造公司IHI等多家投資商。本次D輪的投資者是兩家日本公司——陶瓷、電子巨頭京瓷集團和紡織品、貿易企業(yè)伊藤忠商事。


早在2016年,美國媒體《MIT科技評論》評選出的2016年度全球“最智能”的50家公司中,24M排名第23位,稱其以更低的成本生產出了更加高效的鋰電池,降本幅度達到50%。


24M關注的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電池迭代,還有整個電池生產方式的革新,這個大幅節(jié)約成本的新生產流程如果能夠成功推向市場,或將催生一場電池制造業(yè)的革命。


如今,那個留著標志性灰白寸頭的蔣業(yè)明已到花甲之年。希望A123的故事不會重演,24M的未來究竟會怎樣,讓我們拭目以待。


鉅大鋰電,22年專注鋰電池定制

鉅大核心技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