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2459次 | 2019年04月01日
科學家發(fā)明了一款超長續(xù)航能力的電池
1991年,索尼推出首款商用鋰電池,鋰電池沿用至今并稱為主流的電子設備電池技術。由于鋰離子是最輕的堿金屬元素,擁有著更小、更輕、能量密度更高的特性,所以迅速取代了鎳電池。
鋰電池構成物質中有磷酸鐵、錳、石墨、鈦酸鹽等其他金屬和非金屬材料,但要靠著“鋰離子”這個元素在正、負極中的嵌入與脫出,才可實現(xiàn)電能與化學能的相互轉化,最終完成充放電過程。
從1991到2017年,電池技術并非沒有進步,只是發(fā)展緩慢。目前鋰離子電池在能量密度、高低溫特性、倍率性能上,都遠遠高于鉛酸、鎳氫電池,但還是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電子產(chǎn)品、電動汽車等的需求。
新技術電池
鎳氫電池這款超級電池充電一次只要3-5分鐘,壽命為5-8年。在油電混合大巴車上時,每當車輛剎車,超級電池可以回收能源,也就是可以自動完成充電。據(jù)估算,使用超級電池后,一輛油電混合大巴車的節(jié)油率可以達到40%左右。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鎂充電電池,鎂的成本比鋰低了96%,續(xù)航時間更長,但可充電電池遇到了同樣的困難,在充電放電、放電充電的過程中,鎂的充電性能會快速退化。
鋰硫電池在1C的電流密度(恒流放電1小時后結束放電時的電流值)下進行1500次循環(huán)測試之后,這種鋰硫電池仍可保持高達900mAh/g的充電容量。
固態(tài)鋰電池、新型液流電池、液態(tài)金屬電池、葉片綠色電池、快充石墨烯電池、充不壞的納米線電池、可食用的鹽水電池,為何它們都不能派上用場,大部分都是技術不成熟帶來的缺陷。
烏克蘭科學家VladislavKiselev(弗拉基斯拉夫·基謝廖夫)發(fā)明了一款超長續(xù)航能力的電池,可為了智能手機、汽車供電12年之久,期間無需充電。
Kiselev是基輔(烏克蘭首都)生物有機化學及石油化工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他在2016Sikorsky挑戰(zhàn)賽展示了這個迷人的電池模型。這個火柴盒大小的設備已經(jīng)持續(xù)供電1年4個月,期間沒充電,還能繼續(xù)供電11年。最神奇的地方在于這電池不僅能“存電”,還能“產(chǎn)電”。
它利用“氚”元素的放電子特性,以“氚”(同位素符號:T或3H)為基料的核能電池。
“氚”是化學元素“氫”的一種同位素,因此NanoTritium也可被稱為是一款同位素電池,其能量來源于“氚”衰變過程。
其實早在2012年,美國公司CityLabs也利用的“氚”元素的特性研發(fā)電池。他們借助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原子氫,不過他們用的是覆蓋氚的太陽能電池。
甚至前今年,國外媒體報道,中國內(nèi)地某電商網(wǎng)站出售號稱20年不斷電、不充電的民用“核電池”,名為“NanoTritium”,每片預計價格高達6980人民幣。這相對日常使用的電池,堪稱天價了!
Kiselev選擇的是加強的電氣化學電池,在能效上是CityLabs的1000倍。CityLabs的納米氚電池為醫(yī)用植入材料、各類傳感器等低功率設備供電,而Kiselev的電池則能夠為大型的電子設備、汽車供電。
這種“氚”元素雖然具有放射性,但是,可以放心的是這種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無害,手表的輻射光來源就是氚,由于氚的β衰變只會放出高速移動的電子,不會穿透人體,只有大量吸入才會對人體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