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452次 | 2018年12月07日
鈉—二氧化碳電池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中國經(jīng)濟導報中國發(fā)展網(wǎng)馬超記者王敏報道近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軍教授團隊在利用CO2呼吸的室溫可充鈉—二氧化碳電池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可充室溫鈉-二氧化碳電池”(RechargeableRoom-TemperatureNa-CO2Batteries)為題,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Chem.Int.Ed.2016,55,6482-6486)上發(fā)表,陳軍為通訊作者。
“可呼吸”電池的初級版本是鋰-氧氣電池,它以金屬鋰作負極,正極為由碳、貴金屬或過渡金屬氧化物等構成的空氣電極,放電時從空氣中獲取氧氣,充電時再放出氧氣,因此被譽為“可呼吸”電池。鋰-氧氣電池的研究是當今新能源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國內外許多高校和研究機構都致力于此。陳軍課題組在之前鋰-氧氣電池研究的基礎上,此次成功研發(fā)出鈉-二氧化碳電池,不僅原料豐富、制備方便,增加了實驗過程中的安全性,同時,二氧化碳作為溫室氣體,把二氧化碳變廢為寶、資源化利用,恰恰符合我國“十三五規(guī)劃”提出的“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fā)展理念。
雖然科學家們對金屬—二氧化碳電池進行了艱難的探索,但是始終未能有極大的突破,基本不能充電或者因循環(huán)少許周期后容量迅速衰退使得電池失效不能工作。主要原因是金屬—氣體電池不僅存在氣-液-固三相電池結構和系統(tǒng)設計上的困難,同時還在正極催化劑的設計和選擇,如何降低電極極化,金屬負極的保護,電解液組分和添加劑的優(yōu)化選擇等方面存在諸多科學技術難題。因此,室溫可充金屬鈉—二氧化碳電池的研發(fā)具有重要意義。
金屬—二氧化碳(金屬=Li,Na,Mg,Al,Zn等)電池具有高比能量、高功率密度,除Li外,電極活性物質廉價易得,特別是利用CO2作為活性材料產(chǎn)生電能,意味著該電池系統(tǒng)有望在CO2富集的地方,如動物及人類聚集地、汽車尾氣、燃煤發(fā)電尾氣及火星探測等廣大領域,提供穩(wěn)定的能量源泉。
針對廣闊的海水和豐富的鹽湖的廉價鈉資源,同時尋求探索CO2的新應用,陳軍課題組在鈉—二氧化碳(Na-CO2)電池的研究中,通過理論計算發(fā)現(xiàn)Na-CO2電池體系具有高達1100Wh/kg的理論比能量,且Na-CO2電池比Li-CO2等其他金屬——二氧化碳電池更容易實現(xiàn)可逆充放電反應,放電時吸收二氧化碳,充電時放出二氧化碳,被稱為可呼吸鈉-二氧化碳電池。該研究以鈉金屬片為負極,四甘醇二甲醚(TEGDME)處理過的多壁碳納米管(MWCNT)為正極,構架了一個具有優(yōu)異性能的Na-CO2電池。
電解液方面,優(yōu)選后的高氯酸鈉/四甘醇二甲醚具有高離子電導率、對Na金屬穩(wěn)定、難揮發(fā)等特點。正極方面,使用化學修飾的多孔三維網(wǎng)絡結構,具有獨特的三維結構的氣體電極不僅具有極高的離子/電子傳導、高效選擇性的催化活性和充足的放電產(chǎn)物儲存空間,而且處理過的電極具有極好的電解液潤濕性,有效降低電池的極化作用,體現(xiàn)出大容量儲電能力。室溫下,該電池體系可以循環(huán)200次而無明顯衰減,表現(xiàn)出很好的可逆充放電活性和穩(wěn)定性。在4A/g的大電流密度下仍有4000mAh/g的可逆比容量,說明此電池具有良好的高倍率放電性能,可實現(xiàn)快速充放電。這些優(yōu)異的電池性能為在室溫下吸收CO2產(chǎn)生清潔電能源提供了新思路。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的資助。文章發(fā)表后,英國皇家化學會ChemistryWorld以“首次可充的有前途電池技術”(Rechargeablefirstforpromisingbatterytech)作為亮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