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35次 | 2018年09月06日
威馬EX5正是普及電動車的急需
故事一:
前兩周去理發(fā),一個光頭大腦袋的大叔,
濃眉大眼,說起話來中氣十足,
是他自己家改造的店,沒有洗剪吹的那種氛圍,
給我的感覺就是很靠譜。
天津人很愛嘮嗑,
當?shù)弥乙郧笆歉阈履茉雌嚨臅r候,
他說正巧,他正盤算著買一輛純電動車呢。
大叔,你環(huán)保意識這么強?
他說不是環(huán)保,
一是為了省錢,天天開能省不少油錢呢。
二是搖號,現(xiàn)在天津買車不也得搖號嘛!
大叔,你要買榮威還是比亞迪?
(總不能是特斯拉?)
廣為人知的應該只有這三個品牌了吧。
他說,都不是。
他說他看中了一個"威馬"品牌。
我挺驚訝,沒想到天津村的郊區(qū)理發(fā)店大叔竟然還聽過威馬!
我問,為啥?
他說,續(xù)航比北汽的長,而且威馬說了:
"補貼前不到20萬!"
故事二:
我老婆的同學要畢業(yè)了,
畢業(yè)時可以拿到上海戶口,
準備先在市中心買個房子,
再買個車。
(顯而易見的,是個小康家庭的女孩)
沒有車牌,在上海只能買新能源,
讓我給推薦推薦。
我感覺比亞迪的氣質(zhì)應該不適合女孩子,
說買榮威吧,榮威這兩年進步挺大的,
車也很不錯。
她搖搖頭,說覺得外觀不太好看。
老婆偷偷告訴我,
"她不想要國產(chǎn)的,想要個國際大品牌的"
我說那就等等途觀PHEV?
"她不想要SUV,太大了"
女生買車可能就是這么簡單,
外觀好看,其他的都懶得研究。
"對了,她特意問騰勢怎么樣?"
我說,她不是不想要比亞迪嗎?
"騰勢不是奔馳的嗎?"
……
她這么認為也可以,
不過也許是最不像奔馳的奔馳車了吧。
這兩個故事中的主角,可以說是當下新能源汽車的兩類典型潛在客戶:都是想在限購的一二線城市買個車,前者更重視實用性,后者更重視品牌與外觀。
對前者來說,北汽新能源的價格可能是最佳選擇,但那車太……除此外,榮威與比亞迪是可選項。
對后者來說,特斯拉是最佳選項,但普遍有點貴,而Model3還買不到。
大家都喜歡把目前已經(jīng)公布價格與車型的兩個造車新勢力放在一起對比:威馬與蔚來。
如果說威馬Ex5是去填補前者的"實用性"需求的那個空白,那么蔚來就是去填補后者的"品牌與外觀"需求的空白。
問題是:誰能成功地滿足各自潛在客戶的需求呢?
4月20號的威馬戰(zhàn)略發(fā)布會,前面一小時的熱血演講都敵不過最后的這一頁價格PPT。
威馬實現(xiàn)了之前的承諾,沒有讓理發(fā)大叔失望,"補貼前低于20萬"。
外觀內(nèi)飾、動力續(xù)航、自帶牌照的一輛新能源車,沒毛病的車,價格比預期還低??梢哉f是完美滿足了那位大叔的核心需求:實用性&性價比。
更何況作為造車新勢力的第一輛量產(chǎn)車,說不定那些全車交互、LivingLogo、旋轉大屏、個人ID等新功能還真的有用呢!
——那就當成附加價值吧,有更好,如果沒有,那也無所謂。
今天特意去理發(fā)店問了一下那位大叔,果不其然,他已經(jīng)著手預定了。
如果不是親身經(jīng)歷,我想象力再豐富也想不到,一個二三線城市的郊區(qū)理發(fā)店大叔,
會真的在"造車新勢力"發(fā)布會的當天就會預訂一輛這家公司的第一輛車。
這有點像小米1發(fā)布的時候的情況吧?
下面我們來討論三個問題:
威馬為什么能定這么低的價格?
威馬為什么要定這么低的價格?
這么低的價格,會有什么影響?
1.威馬為什么能定這么低的價格?
因為成本低。
為什么成本低?因為供應鏈管理能力強。
威馬創(chuàng)始人沈暉曾負責重組沃爾沃全球的治理架構,包括全球董事會和高管層等等,主導沃爾沃在中國市場落地,幾乎從零開始,5年內(nèi)建成兩座整車工廠、一座整車研發(fā)中心和一座發(fā)動機廠,以及完善的經(jīng)銷商網(wǎng)絡和供應鏈體系等。
可以說,當年他在沃爾沃的時候,就已經(jīng)把供應鏈的管理給演習了一遍。
況且,在沃爾沃的時候選擇某個供應商,那就相當于賣了一個人情。
如果自己創(chuàng)業(yè)了,這個供應商不應該支持一下?
不僅談判過程大為縮短,還能拿到最低的價格。
于理,供應商相信沈暉的能力;于情,算是一種回報。
個人認為,造車新勢力中至少要有一位創(chuàng)始人親自抓供應鏈管理。
即使是能招來一個供應鏈資深高管,創(chuàng)始人能保證他拼命為公司著想、不玩任何貓膩?
供應鏈管理的水實在是太深了,可以玩花樣的地方也太多了。
威馬自不必說,小鵬汽車也是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何濤專門管理供應鏈。
2.威馬為什么要定這么低的價格?
有人問,難道像上汽這樣有長期供應鏈伙伴的公司,供應鏈管理能力會比威馬弱?
如果不弱,那為什么Erx5要比威馬貴這么多呢?
個人認為,上汽這種老牌大車企,成本控制肯定也不會弱于威馬。
至于價格為什么差這么多,那就是定價策略問題了
——榮威Erx5要賺錢,而威馬是"微利"覺醒啊。
威馬的這種定價策略讓我想起來了另外一個產(chǎn)品:小米手環(huán)。
小米手環(huán)黃汪曾在一次內(nèi)部分享會上如是說:
無論你如何控制成本,深圳的山寨只會比你便宜,所以如果你不把自己逼到死角,那給他們的空間就會把你逼死。他看到你的東西特別好,你賣到199,他就敢賣99甚至更低。
基于這種戰(zhàn)略認識,2014年7月,小米手環(huán)被推向市場時定價為79元,帶來了摧枯拉朽般的沖擊力。3年之后,華米科技扭虧為盈,持續(xù)增長,并于2018年獨立上市。而昔日的競爭對手,Jawbone倒閉,而Fitbit也掉下神壇、股價跌了90%以上。
俱往矣~
將價格定高或定低,這是不同的策略選擇。而供應鏈管理能力如何,就是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問題了。只要供應鏈管理能力強,就會有較大的戰(zhàn)略空間:
·在定義相同的產(chǎn)品的時候,可以選擇高價高利潤,也可以選擇低價微利來占領市場、跑通供應鏈與經(jīng)銷商。
·可以定義價格較低的大眾產(chǎn)品,也可以定義高檔次產(chǎn)品。
而如果供應鏈管理能力弱,那么在遇到強烈競爭的時候,就很難立于不敗之地——一個車的定價,可以不賺錢,但一定不能虧錢。如果賣一輛虧一輛,那誰也補貼不了。
3.這么低的價格,會有什么影響?
從汽車產(chǎn)業(yè)的角度來說,這會加速電動汽車的普及。想要新能源車牌的人民群眾們,終于能找到"價低質(zhì)優(yōu)"的選擇了。
從造車新勢力的角度來說,威馬發(fā)布Ex5,從產(chǎn)品的角度來講不會對蔚來ES8造成直接的競爭,畢竟兩款產(chǎn)品的定位是完全不同的,Ex5再便宜也搶不到ES8的客戶。蔚來ES8更多的還是需要解決自身的問題:啥時候能量產(chǎn)?啥時候成本可以降下來?能不能抓住自己的目標客戶?對小鵬來說,威馬會構成產(chǎn)品的直接競爭,那么小鵬在定價上可能要受到影響??紤]到小鵬的供應鏈管理也應該沒問題,所以應該是可以在價格上跟進的。
從投融資的角度來講,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汽車,甚至整個自主品牌汽車,在未來幾年都會面對合資車企的更殘酷的競爭。
威馬Ex5的價格公布,一方面是提前應對更殘酷的競爭,另一方面,也是會加速殘酷競爭的到來。如此一來,留給其他造車新勢力站隊的時間就不多了。包括我認識的一些行業(yè)中人就認為,像蔚來、小鵬、拜騰還可以拿到融資、可以在資本方與傳統(tǒng)車企方站隊,但更晚一些的造車新勢力,可能拿錢就難了。
——相對于把錢投給更晚的造車新勢力,也許投給蔚來、威馬、小鵬風險更小一些?這么來看,威馬這次發(fā)布會真的是"戰(zhàn)略"發(fā)布會:用價格戰(zhàn)略加速殘酷競爭的到來,從而使得資本方的選擇更少,那么威馬下輪融資的主動權也就更高了。
最后回答許多人心中的兩個小疑問:
1.價格真的是虧錢在賣嗎?
如果將建廠與研發(fā)成本算進去,那應該很難不虧錢;但如果只算每輛車的邊際成本,那肯定還是賺錢的。否則的話,賣一輛虧一輛,誰也補貼不起。
2.還有續(xù)航里程的疑問,官方公布的續(xù)航里程在實際使用中到底會打幾折。
等速續(xù)航折算成工信部綜合工況,大概是打75-8折。如果等速600公里,那么綜合工況到460公里肯定是沒問題的。
至于綜合工況到實際使用,如果是夏天開空調(diào)或冬天過冷的話,再打個七八折甚至更多吧。這不是威馬一個公司的問題,是所有電動汽車的問題。
畢竟工信部綜合工況測試是統(tǒng)一的標準,是最適合互相對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