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11次 | 2023年02月28日
中航鋰電將不再“中航”?成飛集成將放棄對其控股權
七月十日晚間,*ST集成(002190)公布通告稱:四川成飛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成飛集成”)擬將公司旗下鋰離子電池資產【包括但不限于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鋰電洛陽”)、中航鋰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鋰電科技”、中航鋰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鋰電研究”)等】以中航鋰電科技有限公司為平臺進行重組。
這是成飛集成在持續(xù)虧損并降級為“*ST集成”后,首次公開對外公布涉及旗下重大板塊業(yè)務的重組通告。曾經的股市“黑天鵝”在成功“化身”為鋰電黑馬僅4年不到即執(zhí)行重組自救,說來令人唏噓不已!
根據電池匯統(tǒng)計,此次重組,成飛集成通過轉讓和增資的方式將合計出售鋰電洛陽63.98%的股權,這意味著成飛集成將放棄對鋰電洛陽和鋰電科技控制權。與此同時,成飛集成將鋰電研究35%股權增資至鋰電科技,亦視同出售鋰電研究院35%股權、同時購買同等價值的鋰電科技股權。
而在這一連串的股權出讓及資產重組的戰(zhàn)略動作后,讓行業(yè)極為不解的是,此前背靠特種集團,又依托上市公司平臺風生水起僅不到四年,又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了今天的局面……
控股當初怎奈業(yè)務發(fā)展有今日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事實早在2011年,度成飛集成即定增募資10億元,用于增資控股中航鋰電,并通過孵化鋰電科技和鋰電研究院兩家單位,形成從電芯,電池Pack的生產基礎,并形成獨樹一幟的自主研發(fā)能力。根據當初的可研報告計劃,項目建成后將形成6.8億AH大容量鋰離子動力鋰離子電池生產量力,項目建設周期為38個月,預計年均凈利潤為3.74億元。項目從中航鋰電成立之日(2009年九月)算起,預計2012年底基本建成。也正是這份值得期待的鋰離子電池項目,成飛集成一度被市場冠以“鋰電第一股”,彼時在二級市場遭到投資者熱捧,曾創(chuàng)下了兩個月暴漲四倍的神話(2010年七月-九月)。
而與之相伴的事實亦顯得順理成章,2014年開始,受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主觀影響,成飛集成的鋰電業(yè)務快速發(fā)展并成為了上市公司的重要收入板塊之一。2015年~2016年,成飛集成分別完成營收16.2億元和22億元,凈利潤分別大幅上升至8811萬元和1.38億元。到2016年,成飛集成的鋰離子電池業(yè)務已成為了上市公司的的主營業(yè)務,但這樣的高速上升僅持續(xù)了兩年。根據成飛集成上市公司2017年財報顯示,受鋰電業(yè)務發(fā)展不暢影響,2017年成飛集成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9.43億元,同比下降13.47%;實現(xiàn)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8億元,同比下降176.19%。其中,鋰離子電池業(yè)務收入9.35億元,同比下降33.89%。
進入2018年,成飛集成也進入了另一個高速上升期,當年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21.45億元,同比上升10.45%,但卻僅實現(xiàn)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5億元,同比下降88.93%,虧損面進一步擴大。而成飛集成官方則將凈利潤下降的重要原因歸咎于“鋰離子電池業(yè)務毛利率下降”。
是成本太高還是毛利太低?
“成本的高低與量的大小密不可分。假如有了量的保障,成本自然就下來了,但問題的關鍵在于,因對政策過度應接不暇,中航鋰電2016-2018的量微縮的太快了。原來國內營銷公司的總經理楊曉偉,先是離職去了特來電,沒多長時間又跳到了桑頓新能源,還挖走了很多中航鋰電的前骨干?!币晃灰央x職的中航鋰電研發(fā)高層王勇(化名)對電車匯如是說,
以單位車輛裝電量為基準,據王勇回憶并推算,2017-2018兩年間,中航鋰電的配套車輛總數還不及2015-2016年的三分之一;另據電車匯統(tǒng)計,截止本稿件公布,搭載中航鋰電的車輛產品通告僅剩18款,而這一數字在2015年已突破30款。
“進入2018年,全行業(yè)對中航鋰電的反應就一個字:貴!”來自宇通客車研究院的李帥(化名)對電車匯反饋。以磷酸鐵鋰離子電池為例,據他回憶,2015-2016期間,中航鋰電的報價多在1.6-1.8元/Wh左右,且根據不同質保條款調整報價及對應商務策略,但進入2018年,寧德時代CATL的價格都已經做到了1.3元/Wh以內,中航鋰電的價格卻絲毫未出現(xiàn)下降的趨勢?!斑^去大家水平差不多,現(xiàn)在突然寧德時代沖出來比你高了一截,還比你便宜,那我們?yōu)樯恫挥酶玫摹!崩顜浫缡钦f道。據他表示,同為河南公司,也就是在2018年,宇通客車徹底切掉了中航鋰電的所有訂單,把份額全部投向了寧德時代。
也就是在這一年,為了剝離鋰離子電池業(yè)務對上市公司的業(yè)績的影響,2018年七月九日,成飛集成披露的《有關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提示性通告》中提及,為提升現(xiàn)有鋰離子電池業(yè)務的產業(yè)鏈上下游協(xié)同及一體化競爭能力,以鋰電科技(原鋰電江蘇公司)為平臺,由鋰電科技的其他股東常州金沙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江蘇常州政府下的投資公司)取得對鋰電科技和鋰電洛陽的控制權,成飛集成不再將鋰離子電池業(yè)務納入合并報表范圍。東興證券此前研報提到,成飛集成面對巨額虧損,已劃至特種工業(yè)汽車公司托管,存在重組需求。
股權變更的背后
此前成飛集成直接持有鋰電洛陽63.98%的股權,并通過鋰電洛陽間接持有鋰電科技30%的股權;成飛集成直接持有鋰電研究院35%的股權。鋰電科技《公司章程》約定鋰電洛陽享有鋰電科技51%表決權,因此鋰電洛陽控制鋰電科技。
而本次交易后,成飛集成將與鋰電科技30%股權等價值的鋰電洛陽45.00%股權轉讓至鋰電科技。上述股權轉讓完成后,鋰電科技擬修改《公司章程》,并改選董事會,成飛集成不再控制鋰電科技(以及其控制的鋰電洛陽),金沙投資將控股鋰電科技(以及其控制的鋰電洛陽),金壇區(qū)政府通過金沙投資、華科投資合計持有鋰電科技70%股權,成為鋰電科技實際控制人。成飛集成將其持有的剩余18.98%鋰電洛陽股權與35%鋰電研究院股權、金沙投資將其持有的9.38%鋰電洛陽股權(由特種工業(yè)集團無償劃轉而來)、華科投資將其持有的65%鋰電研究院股權對鋰電科技進行增資。
與此同時,2019年三月二十五日起,成飛集成被執(zhí)行“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簡稱由“成飛集成”變更為“*ST集成”。在回復深交所問中,成飛集成解釋鋰離子電池業(yè)務毛利率下降10.47%,重要原因是下游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帶來的成本壓力轉移影響,以及公司為此對產線進行改造重新申報配套車型等導致產量未能完全釋放,電池單位生產成本高。
另據《證券日報》報道,2018年國內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數量驟減,從2017年135家減少至90家。另有業(yè)內人士分析,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產業(yè)鏈整合加速,預計到2020年,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將僅余下20至30家,80%以上的公司面對將面對淘汰。而隨著電池公司“白名單”的廢除,外資公司的新一輪入華,或將加快這一洗牌速度。
從多家電池上市公司公布2018年年報來看,情況并不樂觀。除了天能動力、杉杉股份、國軒高科等少數公司實現(xiàn)了營收和利潤的雙上升外,超威動力實現(xiàn)利潤4.13億元,同比下降9.3%;南都電源2018年營業(yè)收入為80.63億元,同比下降6.64%。富臨精工2018年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產銷量下降均超過80%,而庫存量卻新增至138.11%;浙江尤夫高新纖維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鋰離子電池板塊產銷亦同比下降,同時還出現(xiàn)開工率不足、收入下降、虧損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