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566次 | 2020年02月28日
原位揭示鋰枝晶生長機理顛覆認知,將加速全固態(tài)電池量產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困擾人們許久的鋰枝晶生長機理問題終于取得了重大突破!
鋰電網從頂級國際期刊《Naturenanotechnology》(2019年IF=33.407)獲悉,2020年一月六日刊登了一篇題為《Lithiumwhiskergrowthandstressgenerationinaninsituatomicforcemicroscope–environmental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set-up》的研究成果。
圖片來源:《Naturenanotechnology》官網
原位揭示鋰枝晶生長機理獲重要進展
該研究成果由燕山大學張利強教授、唐永福副教授、喬治亞理工學院朱廷教授、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SulinZhang教授以及燕山大學/湘潭大學黃建宇教授等人利用澤攸科技(ZepTools)推出的PicoFemto?原位力電一體樣品桿,巧妙地設計實驗過程來對鋰晶須形貌進行了原位生長觀察,并對其進行了應力測量。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fā)現在室溫下,當對AFM針尖施加電壓(過電位)時亞微米晶須開始生長,這個生長過程中的生長應力高達130MPa,遠高于此前研究報道。此外,研究人員還發(fā)現鋰晶須在純機械載荷作用下的屈服強度可達244Mpa。
AFM-ETEM納米電化學測試平臺,可實現原位觀測納米固態(tài)電池中鋰枝晶生長機制及其力學性能和力-電耦合精準定量測量(圖片來源:已發(fā)表論文)
該研究成果顛覆了科研工作人員對鋰枝晶力學性能的傳統(tǒng)認知,為抑制全固態(tài)電池中鋰枝晶生長供應了新的定量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