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769次 | 2020年01月01日
不需要陽光--光伏電池可加熱發(fā)電
麻省理工學院開發(fā)出一種新的光伏能量轉換系統(tǒng),可以完全由熱供電,不需要陽光就可發(fā)電。但是,所涉及的原理并不是新的,只是采用新穎的方式,對材料表面進行工程設計,將熱轉換成精確調諧波長的光,這些波長經過選擇,以匹配光伏電池發(fā)電最有效的波長,這就使得新系統(tǒng)比以前的版本效率更高。
高效的熱光伏系統(tǒng)來源:麻省理工學院
據(jù)《物理評論A》(PhysicalReviewA)雜志介紹,這種微調光的發(fā)射,關鍵在于這種材料有數(shù)十億個納米坑蝕刻在表面。當這種材料吸收熱量時,無論熱量是來自太陽,碳氫燃料,衰變的放射性同位素,還是任何其他來源,這種坑面輻射的能量基本上都會具有這些精心選擇的波長。
基于這種技術,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制造了一種紐扣大小的發(fā)電機,用丁烷燃料驅動,使用壽命比同等重量的鋰離子電池高3倍以上;這種設備可以即刻充電,只需要把一個小小的新燃料盒按進去就行。另有一款設備是由放射性同位素驅動,會穩(wěn)定地從放射性衰變產生熱量,可以供電30年,不需要或維修,這是航天器的理想電源,這種航天器可遠離太陽執(zhí)行長期任務。
據(jù)美國能源情報署(EnergyInformationAdministration)稱,我們使用的所有能源中,92%需要把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然后轉化為電能,如使用燃料燒開水,驅動渦輪機,連接到一臺發(fā)電機。但是,今天的機械系統(tǒng)效率比較低,而且不能縮小到傳感器、智能手機或醫(yī)療監(jiān)視器等設備所需的小尺寸。
伊萬•賽蘭諾維奇(IvanCelanovic)是麻省理工學院士兵納米技術研究所(ISN:InstituteforSoldierNanotechnologies)的工程師,他說:能把各種來源的熱量轉換成電能,不需要運動部件,這會帶來巨大的效益,尤其是如果我們能夠做得有效率,相對廉價又能達到小尺寸的話。
刻有納米洞的鎢板,來源:麻省理工學院
早就有人知道,光伏(PV)電池,不必總是在陽光下運行。半個世紀前,研究人員開發(fā)了熱光伏(thermophotovoltaics),它就相當于可以利用任何熱源的光伏電池:例如,用燃燒的碳氫化合物加熱一種材料,這種材料稱為熱發(fā)射器,會把熱和光輻射到光電二極管上,產生電力。熱發(fā)射器輻射中包含的遠紅外線波長,遠遠多于太陽光譜中出現(xiàn)的,而低帶隙光伏材料發(fā)明不到十年,比標準硅光伏材料可以吸收更多的紅外輻射。但大部分的熱量還是白白浪費了,所以效率仍然相對較低。
鎢板上納米坑的直徑、深度和間距對輻射波長的影響,來源:麻省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