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55次 | 2019年12月17日
韓國廠商掐架 電池供應遭殃
韓國兩家最大的電池制造商LG化學和SKInnovation(下文簡稱“SKI”)宿怨已久,近日,雙方正式在美國就電池專利侵權問題控告對方,此舉可能會影響到全球部分主流車企的電動化攻勢。據知情人士看到的法庭文件,雙方都在試圖阻止對方向各自多家整車廠客戶銷售電池,大眾計劃在美國田納西州生產的電動汽車、通用Bolt、福特皮卡、捷豹I-Pace、奧迪e-tron和起亞Niro等車型可能都將受到影響。
“誰輸了訴訟,誰就會遭受致命的打擊,除非雙方達成和解。這對汽車制造商來說也將是一個很大的阻力?!表n國蔚山國立科技大學教授ChoJae-phil如是說。
■搶訂單“大打出手”
來自大眾集團的電池訂單是LG化學和SKI矛盾劇烈激化的重要緣由之一。與LG化學、三星SDI、松下等電池巨頭相比,SKI更像是一個后來者,但其發(fā)展勢頭很猛。自2012年開始大規(guī)模生產電池以來,SKI拿下了多家跨國車企的訂單。去年11月,SKI擊敗其電池業(yè)界“前輩”LG化學,獲得一項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訂單,為大眾集團在美國提供電動汽車電池。這一結果震驚了整個行業(yè)。
今年3月,SKI投資17億美元在美國佐治亞州杰克遜新建的動力電池工廠宣布破土動工,其距離大眾在田納西州的查塔努加工廠約200公里,而該廠將成為大眾在美國的電動汽車中心。訂單被搶及后續(xù)SKI大張旗鼓建廠的舉動,對LG化學來說無疑是嚴重的威脅和挑釁,令其大為惱火,且在LG化學看來,SKI之所以能拿到訂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從LG化學挖走的70多名頂級電池技術專家。LG化學方面認為,SKI通過雇用其前員工的方式盜取了LG化學的商業(yè)機密。
為此,LG化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和特拉華州法院提起訴訟,指控SKI利用從LG化學竊取的商業(yè)機密,以欺詐手段贏得了與大眾的合同?!斑@起訴訟是保護我們的核心技術及知識產權的必然措施,而這些技術和知識產權來自長期的研究和巨額投資?!盠G化學首席執(zhí)行官申學哲表示。
SKI方面則堅決否認這些指控,稱其員工簽署了協(xié)議,不使用以前工作場所(LG化學)的信息。之后,SKI還反過來向ITC控告LG化學侵犯其電動汽車電池專利。
■整車廠客戶憂心忡忡
LG化學請求ITC,禁止侵犯其商業(yè)機密的SKI的鋰電池和基礎設施技術進入美國市場。如果ITC未來作出有利于LG化學的裁決,那可能會危及SKI向大眾供應電池的計劃。對此,SKI方面強調,其在美國佐治亞州電池工廠的生產計劃沒有改變,工廠未來有能力每年為20多萬輛電動汽車提供電池。該公司發(fā)言人承認,SKI已經收到客戶關于訴訟的詢問,包括訴訟是否會影響電池供應。
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場競爭對手之間的訴訟,它讓很多公司的電池供應鏈面臨風險,尤其是大眾集團正在電動化及新出行領域進行一場500億美元的豪賭。福特公司發(fā)言人詹妮弗·弗萊克稱,該公司希望LG化學和SKI能以非訴訟的方式解決沖突,并相信福特已經通過多家供應商確保了充足的電池供應?!拔覀円庾R到了這個問題。作為正常的行動,我們有商業(yè)應急方案來保障我們的利益?!备トR克說。通用汽車發(fā)言人莫里西也表示,公司已經意識到這一爭端,但目前預計還不會對雪佛蘭Bolt電動汽車的生產造成任何影響。
LG化學和SKI在美國發(fā)起的這起專利侵權訴訟,意味著如果一方或雙方都敗訴,他們可能就無法在該國銷售使用相關專利的產品。LG化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如果專利案敗訴則意味著其不可能再圍繞其專利進行設計。SKI也表示,如果專利案敗訴,可能會對其電池業(yè)務造成“重大挫折”。雙方都表示,目前尚沒有出現供應中斷的情況。
■車企“廣撒網”分擔風險
根據韓國動力電池市場調研機構SNE的預測數據,作為電動汽車中最昂貴和最重要的部件,電池市場將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長,到2025年規(guī)模將達到1670億美元,比預計屆時價值1500億美元的全球存儲芯片市場還要大。因此,在LG化學和SKI為電池訂單而爭斗的時候,整車廠商其實更擔心未來幾年他們計劃推出的電動汽車將沒有足夠的電池,這兩家公司的激烈爭吵,可能加劇潛在的電池短缺。
事實上,正是預測到未來電池需求較大,不少整車廠商都選擇至少2到3家電池廠商來確保其電池供應。以大眾集團為例,雖然其在美國的電池訂單給了SKI,但LG化學在歐洲為其供應電池,去年還將寧德時代納入全球供應鏈。不得不說,寧德時代近兩年來海外擴張的步伐高歌猛進。去年夏季,寧德時代與德國圖林根州州政府簽署了一份投資協(xié)議。根據協(xié)議內容,寧德時代將投資2.4億歐元,在圖林根州埃爾福特市設立電池生產基地及智能制造技術研發(fā)中心,該基地生產的電池可為大眾、寶馬、戴姆勒、捷豹路虎、PSA等車企提供配套。
再看寶馬,其在今年11月下旬宣布,已經和寧德時代以及三星SDI簽署了價值超過100億歐元的2份動力電池采購合同。其中,寶馬將其與寧德時代在2018年簽署的價值40億歐元的電池訂單增加到73億歐元,由寶馬集團采購45億歐元,寶馬中國基地采購28億歐元,供貨時間為2020年至2031年。另外,寶馬與三星SDI簽署了價值29億歐元的電池供應合同,供貨時間為2021年到2031年?!巴ㄟ^這種方式,我們將保障長期的電池供應。”寶馬負責零部件采購的董事會成員安德烈·溫特表示。寶馬計劃到2023年推出25款電動汽車,其中一半以上為全電動車型。
除了選擇多家電池廠商以保障供應,現在很多車企都開始自建電池工廠,以確保它們的電動化攻勢得以順利實施。在今年5月舉行的股東大會上,大眾集團表示,計劃投資近10億歐元在德國下薩克森州薩爾茨吉特市建設電池工廠,該工廠最早將于2022年底投產。這是繼戴姆勒后,又一家歐洲大型汽車企業(yè)自主生產動力電池。通過自產電池,加強對電池生產原材料以及生產環(huán)節(jié)的把控,有助于企業(yè)更好地控制電動汽車的生產成本,話語權更大。
■行業(yè)競爭日趨白熱化
當然,從電池廠商的角度來看,訂單是永遠也不嫌多的。為了爭奪未來市場主導權,全球知名的幾家動力電池廠商都在快速擴張,尤其是LG化學和SKI,越來越有“針尖對麥芒”之感。
從LG化學和SKI的戰(zhàn)略布局來看,韓國本土、美國、中國、歐洲都是雙方共同的戰(zhàn)場,且雙方在各個市場的投資建廠呈現“你追我趕”之勢,激烈競爭之下積怨頗深。多年擴張下雙方的客戶囊括了多家主流車企,且有不少重合的客戶,一旦有一方在訴訟中落敗,恐會直接沖擊電池供應鏈。SNE公司副總裁金炳周表示,大眾可能不得不促成兩家公司休戰(zhàn),因為爭端不僅可能擾亂電池供應,還會減少供應商之間的競爭,“沒人希望他們戰(zhàn)斗到最后”。
分析師指出,韓國電池廠商的“同室操戈”,可能會讓其他亞洲電池廠商“坐收漁翁之利”。前文也提到,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中國電池廠商近年來也在不斷加快海外市場布局,且不斷斬獲新訂單。如果SKI與LG化學繼續(xù)“大動干戈”,繼而影響到整車廠的電池供應,難保它們不會重新評估這兩家供應商,選擇其他供應商。
此外,歐盟現在也在大力培育自己的動力電池產業(yè),以減少對亞洲電池廠商的依賴。近一段時間以來,歐盟發(fā)起并建立多個歐洲電池產業(yè)聯(lián)盟,多家歐洲汽車廠商和化工巨頭均參與其中,德國和法國政府也投入巨資扶持本土動力電池產業(yè)發(fā)展。
目前,韓國政府正在大力培育國內電動汽車電池產業(yè),希望其能與內存芯片、顯示屏一樣,成為重要的出口支柱產業(yè)。全球競爭加劇之際,雙方爭斗之激烈令韓國政府官員感到擔憂,因為它可能損害兩家公司的聲譽,并讓競爭對手從韓國企業(yè)手中奪取市場份額。除了美國外,兩家公司還在韓國對簿公堂,韓國國會議員呼吁政府出面干預。